隐匿的“大脑刺客”:全面认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
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,存在着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,其中绝大多数与人类和平共处,但有一小部分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简称流脑),就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它起病急、进展快、病情凶险,如同一位隐匿的“大脑刺客”,尤其偏爱儿童,是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之一。今天,我们就来全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
一、何为流脑?元凶是谁?

流脑,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是由脑膜炎奈瑟菌(Neisseria meningitidis)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。这种细菌并非一种单一的菌株,根据其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,可分为A、B、C、W、Y、X等多个血清群。在我国,过去常见的是A群,但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,B群和C群的散发案例变得相对突出,W群和Y群也时有报道。

脑膜炎奈瑟菌非常脆弱,在外界环境中极易死亡,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咽喉部位。当感染者咳嗽、打喷嚏时,细菌会随飞沫排出,被他人吸入呼吸道后,就可能造成感染。

二、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

流脑的可怕之处在于其病情的急剧变化。它的潜伏期一般为2-10天,短则仅数小时。

初期症状: 非常不典型,极易与普通感冒混淆。表现为发烧、咽痛、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、全身乏力等。这个阶段是治疗的黄金窗口,但也最容易被忽视。

典型症状: 随着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(败血症期),继而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膜(脑膜炎期),会出现以下标志性症状:

1. 高热寒战:体温迅速升高至39℃以上,常伴有寒战。

2. 剧烈头痛:头痛欲裂,难以忍受。

3. 频繁呕吐:多为喷射状呕吐,与进食无关。

4. 皮肤瘀点瘀斑:这是流脑败血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。在患者的皮肤(尤其是四肢、臀部)上会出现针尖大小、密密麻麻的红色皮疹,随后迅速扩大为瘀点或瘀斑,颜色由红变紫,甚至呈紫黑色。这是细菌栓塞毛细血管导致的坏死和出血,一旦发现此类皮疹,必须立即就医!

5. 颈项强直:患者颈部僵硬,下巴难以贴近胸口。这是脑膜受刺激的典型体征。

6. 意识障碍:患者可出现精神萎靡、嗜睡、烦躁不安、甚至惊厥、昏迷。

重症患者病情进展极为迅猛,可在24小时内发展为休克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和多器官功能衰竭,称为暴发型流脑,死亡率极高。

三、如何预防?——疫苗是关键中的关键

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,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

目前我国免疫规划程序(免费疫苗)为:

· 6月龄、9月龄:分别接种1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。

· 3周岁、6周岁:分别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。

此外,还有非免疫规划(自费)的疫苗可供选择,如ACYW135群四价流脑多糖疫苗和AC-Hib三联疫苗等,能提供更广泛的保护。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,为孩子选择更全面的保护方案。

除了疫苗接种,日常防护也很重要:

1.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:勤洗手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。

2. 保持环境通风:在流行季节,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。

3. 增强自身免疫力:均衡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度锻炼,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。

四、不幸感染,如何治疗?

一旦出现疑似流脑的症状,特别是高热伴皮肤瘀点,必须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!时间就是生命。

流脑的治疗强调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,立即使用敏感抗生素(如青霉素、头孢曲松等)进行静脉注射,以尽快杀灭体内的细菌。同时,针对颅内高压、休克等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,如脱水降颅压、补充血容量、纠正酸中毒等。只要治疗及时,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,但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听力下降、智力障碍、肢体运动障碍等后遗症。

总结
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凶险但可防可控的传染病。它虽然起病隐匿,但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(如皮肤瘀点)。作为公众,我们无需过度恐慌,但应保持足够的警惕。科学认知、及时接种疫苗、做好个人防护,是守护我们和家人免受这位“大脑刺客”侵害的最坚固盾牌。记住,健康无小事,预防永远走在治疗的前面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ltt.cc/xinwen/396.html
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医疗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guanggao
admin 相关阅读
admin 精选新闻

文章排名榜

  • 周排名
  • 月排名